在假肢装配和使用过程中,残肢承重部位的皮肤摩擦损伤是一个常见且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损伤不仅影响截肢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成因、预防措施以及应对策略。
皮肤摩擦损伤的常见表现与成因
残肢承重部位的皮肤摩擦损伤通常表现为轻微发红、起水泡、表皮擦伤等症状。在长期使用不合适的小腿假肢时,腓骨头等骨突起部位尤其容易受损。这些损伤往往源于接受腔的不合适、穿戴不当以及残肢肌肉萎缩后骨突起过于明显等多种因素。

接受腔不合适:接受腔的设计或制作不符合截肢者的个体特征,导致与残肢之间的贴合度不佳,从而产生摩擦。
穿戴不当:截肢者在穿戴假肢时未能正确调整假肢的位置或松紧度,导致某些部位受到过大的压力。
残肢肌肉萎缩:随着时间的推移,残肢肌肉可能逐渐萎缩,使得骨突起部位更加明显,增加了与接受腔壁的摩擦。

此外,少数截肢者的残肢骨末端可能生长骨刺,这也会加剧局部疼痛和皮肤摩擦伤。
滑囊炎与皮肤病的潜在风险
当皮肤摩擦损伤持续发展时,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长期接受腔壁对骨突起部位皮肤的摩擦会形成滑囊,当滑囊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时,便被称为滑囊炎。这不仅增加了截肢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假肢的使用效果。
同时,由于残肢和假肢接受腔内清洁卫生工作不到位,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导致毛囊炎或由各种霉菌引起皮癣等皮肤病。这些皮肤病不仅影响截肢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预防措施与应对策略

为了预防皮肤摩擦损伤及潜在的健康风险,截肢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关注皮肤状况:时刻关注残肢皮肤的状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如发红、起水泡等),应立即探寻其成因并着手解决。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接受腔不合适或穿戴不当等问题,应及时联系专业假肢技师进行调整。确保接受腔与残肢之间的贴合度良好,减少摩擦。
加强清洁卫生:加强残肢、残肢袜和接受腔的清洁工作。定期清洗残肢和接受腔,保持干燥清洁,预防细菌感染和皮肤病的发生。
进行幻肢运动练习:通过幻肢运动练习保持残肢肌肉的活性,减少肌肉萎缩导致的骨突起明显问题。

及时就医治疗:一旦发现皮肤病症状或其他严重不适,应立即停用假肢并及时就医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截肢者的健康。

假肢装配后的皮肤摩擦损伤问题不容忽视。截肢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并寻求专业帮助以解决问题。通过加强关注、调整接受腔、加强清洁卫生以及及时就医治疗等措施,可以确保截肢者在使用假肢过程中的健康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