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假肢接受腔在假肢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把假肢和人体连接在一起。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传递与支撑
力传递:传递人体的重量和力。患者穿着假肢站立和行走时,人体重力经接受腔传递到地面,或地面反作用力经假肢、接受腔传递到残肢。在行走过程中,传递的动力是很大的。是连接残肢与假肢的桥梁,能够将人体的力量有效地传递到假肢的远端部件,实现行走、站立等动作。
支撑作用:在步行中传递运动,接受腔将残肢的运动传递到假肢上,使假肢产生特定的运动。患者因此达到穿着假肢行走的目的。也就是说患者对假肢的控制,是通过残肢对接受腔的控制来实现的。残肢越长,起控制作用的杠杆越长,病人越易于控制接受腔的运动,也越易于控制假肢的活动。它提供了必要的支撑,确保假肢在行走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残肢因缺乏支撑而受伤。接受腔必须包容大腿残肢的全部组织。
二、舒适度与适配性
舒适度:一个合适的接受腔能够确保残肢在其中得到良好的包裹和支撑,减少行走过程中的摩擦和压迫,提高穿戴的舒适度。
适配性:接受腔的适配性直接影响到假肢的使用效果。一个与残肢形状、大小完美匹配的接受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假肢的功能,同时减少不适感和疼痛。
三、生物力学优化
符合人体工程学:将假肢悬吊在残肢上,力和运动在残肢与假肢间无损地、直接地进行传递,是截肢截肢者康复的先决条件 。接受腔的悬吊功能则有效地保证了残肢与假肢间力和运动的传递。优秀的接受腔设计会充分考虑人体生物力学特性,通过合理的形状和结构设计,使残肢在行走过程中能够自然地分配力量,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和损伤风险。
个性化定制:每个人的残肢形状、大小、肌肉力量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接受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以确保最佳的适配效果和舒适度。
四、促进康复与功能恢复
康复辅助:对于截肢患者来说,合适的接受腔不仅有助于行走等日常活动的恢复,还能够促进残肢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再生,加速康复进程。
功能重建:通过佩戴合适的接受腔并使用假肢进行康复训练,患者能够逐渐恢复行走、站立等基本生活能力,甚至重返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大腿假肢接受腔在假肢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实现力传递和支撑功能,提高穿戴舒适度和适配性,还能够优化生物力学特性并促进患者的康复与功能恢复。因此,在选择和制作大腿假肢时,应高度重视接受腔的设计、制作和适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