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下肢截肢会产生的影响

2025-09-30 浏览:

下肢截肢对下肢各关的运动和肌肉的运动影响很大。截肢后常常出现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关节的挛缩,以至于难用假肢来补偿。由于下肢假肢是用残肢来驱动,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截肢后对下肢主要关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1. 大腿截肢产生的影响:残肢越短,髋关节越容易产生外展、外旋和屈曲挛缩。一是由于对髋关节外展起主要作用的臂中肌、臂小肌被保留下来,而其内收肌群在中部被切断,导致肌力明显降低;二是起内旋作用的阔筋膜张肌和股薄肌被切断,而外旋肌群得以保留;三是起伸展作用的大腿后肌群也被切断,与完整保留的髂腰肌之间在屈伸肌力上失去平衡。

 
另外,大腿截肢后,由于下肢重量显著减轻,在站立位和仰卧位时髋关节所受到的使其伸展的力大大减少,这也是造成屈曲挛缩的重要因素。

 
2. 小腿截肢产生的影响:小腿残肢越短越容易产生屈曲挛缩。这是因为术后伸膝会引起残肢伤口疼痛;而且大腿后肌群是二关节肌,髋关节屈曲时它会收缩使膝关节屈曲;此外,残肢越短,越难保持膝关节的伸展位。
 
3. 部分足截肢产生的影响:从跗跖关节(利斯弗兰关节)到跗部的截肢,会使背屈肌和跖屈肌产生极度不平衡,易产生跖屈和足内翻缩。这是因为截肢后,作为跖屈肌群的小腿三头肌被保留,而背屈肌群的肌腱全部被切断所致。在距舟关节(肖帕尔关节)截肢时,因杠杆臂变短,步行时背屈无力,极易引起足下垂等变形挛缩。

 
下肢截肢远不是简单的“肢体缺失”,其带来的生物力学改变是深远的。最大的挑战在于肌力失衡引发的关节挛缩,这会直接影响到假肢的装配效果和行走功能。因此,术后的康复训练、正确的残肢体位摆放和早期的关节活动对于预防挛缩、为成功使用假肢奠定基础至关重要。

Copyright © 2015 USA-YOBAND.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