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在截肢手术后,常因肢体部分肌肉被切断而导致肌力失衡,进而引发关节运动障碍。例如,大腿截肢后易出现髋关节屈曲与外展畸形;小腿截肢则可能导致膝关节屈曲畸形。一旦这些畸形形成,矫正起来将极为困难,严重影响假肢的使用效果,并引发诸多焦虑情绪。为此,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有效预防和解决关节畸形问题。
首先,保持良好的体位至关重要。 确保残肢处于正确位置,防止关节挛缩与畸形。由于截肢手术会导致某些肌肉被切断,从而引起肌力不平衡,导致关节挛缩现象的发生。例如,髋关节可能出现屈曲、外展,膝关节和踝关节也可能分别出现屈曲和跖屈等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术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将关节置于功能位,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无畸形状态。具体而言,可以在手术后24小时内在患肢下方垫枕头以减轻肿胀,但24小时后应移去枕头以防关节挛缩变形。
大腿截肢者应注意将残肢伸平(髋后伸),尽量向身体中间并拢(髋内收)。此外,每日俯卧两次,每次30分钟,有助于维持正确的体位。仰卧时,切勿为了舒适或减轻疼痛而抬高患处或将残肢垫高,也不要在会阴部垫枕头使大腿外展。长期乘坐轮椅或用木拐将残肢抬起等不良姿势也应避免。同时,不要把残肢向外分开或垫高腰部;小腿截肢术后应注意将残侧膝关节放置在伸直位,不应在大腿或膝下垫枕头,避免屈膝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更不要将残肢放在拐杖的手把上。
其次,全力消除残肢浮肿同样重要。 术后创伤和肌肉收缩力不足会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进而引起残肢浮肿。这种浮肿通常是暂时性的,待残肢循环建立后可逐渐消肿,一般需要3-6个月时间。然而,使用弹性绷带合理包扎残肢可以减轻浮肿并促进定型。近年来,国际上采用术后即装假肢的方法,在手术台上麻醉尚未清醒时即给截肢者装上临时假肢,术后一两天即可下床练习走路或其他功能训练。这种方法不仅对截肢者心理有极大鼓舞作用,还能加速残肢定型,减少幻肢痛和其他痛苦。
此外,还可以采取环境控制治疗法,即在手术后将没有任何敷料覆盖的残肢置入一个空气调节器相连的透明气囊中练习走路。通过调整容器内的压力变化使残肢收缩定型,从而促进残肢早日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