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假肢,是截肢患者必须面临的问题,这也有助于重拾生活信心。然而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假肢产品,应该如何呢。
一、 专业评估:假肢并非简单的商品购买,应该经过医生及假肢师的专业诊断,定制适合自身的产品。

首先从截肢部位与残肢状况考虑: 不同部位的截肢部位以及残肢的长度等,决定了假肢类型。一般来说,残肢越短,可恢复的功能性就越弱,同时困难也越大;残肢越长对假肢的控制性也越强。此外还要考虑整体健康状况,如心肺功能、其他肢体情况、是否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直接影响到假肢的装配。而专业团队将根据患者恢复速度与身体潜力,为后续康复训练进行做出针对性的计划。

二、 明确核心需求:如果只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那么选择轻便的基础款假肢即可。而如果追求活力与挑战性,甚至跑步骑行,则要考虑装配功能性假肢,如高能量返还脚板、多轴踝关节等。如果需要在水中活动,需专用防水假肢;运动员则需装配专为高强度使用而设计的运动假肢。
三、 考虑患者的年龄:一般年轻人、活动量较大的患者需要选择坚固耐用的假肢,如储能假肢,而年老体弱的患者,一般建议选择安全性强、轻便、高稳定性的假肢。

上肢假肢假肢功能较少,大体可分为美容假肢和机电假肢。如果仅仅考虑外观,那么价格较低的美容手将是最佳选择;如果需要代偿部分手臂功能——抓握需求,如拿餐具、写字,或力量需求,如提重物,就要选择肌电控制假肢。
适配调试与康复:选择专业假肢师, 经验丰富假肢师直接影响装配的效率以及患者的穿戴感受。

四、 经济能力考量: 不同等级的假肢价格差异大。基础款经济实用,高科技智能假肢性能卓越但价格高昂。所以在装配假肢前,除了需要了解自身需求外,还要对相关政策,如医保、工伤保险、残疾证相关福利,以及公益组织援助项目进行研究,以选择真正合适自己的假肢。也可加入病友群,分享经验与情感支持,必要时可进行心理辅导可帮助更好应对变化。

在选择并装配好适合自己的假肢后,需要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需要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残肢护理、力量训练、平衡练习、步态训练等。并且假肢需要长期维护,并定期保养、及时调整,接受腔也需要随残肢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或者更换。
选择适合自己的假肢至关重要。 它直接影响此后的生活质量,所以一定要经过专业的评估,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